2024 年 12 月 13 日

百傳媒

BAITIMES

圖/翻攝川普臉書

法律教室|川普的「保護費」 台灣預算審議面臨挑戰

【百傳媒專欄作家】撰文 / 謝俊明 律師  

川普當選後對台灣軍購預算的影響:立法院審議預算面臨的挑戰與政治博弈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出爐,川普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與上屆任期相比,川普的外交政策將面臨更為複雜的國際形勢,尤其是美中台關係的變化。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強調,美國將要求台灣支付“保護費”,並呼籲台灣提升軍事開支,將軍費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這一政策立場對台灣的防衛政策、軍購預算乃至兩岸關係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台灣面臨的預算挑戰

在台灣,立法院作為最高的立法機構,根據憲法第六十三條,負責審議預算案。然而,立法院在審議預算時,須遵循憲法第七十條的規定,對政府提案的預算案不可以隨意增加支出,只能在合理範圍內進行刪減,並且不能比照法律案進行逐條逐句的修改。

然而,在目前的政治情勢下,台灣政府的軍事預算,特別是涉及軍購的部分,已經成為立法院審議過程中的一大焦點。隨著川普的再度當選及其對台政策的強硬立場,台灣是否會增額預算來配合美國的要求,或是對軍事開支進行調整,已成為政界熱議的話題。

川普的「保護費」與軍事支出要求

川普在其當選後的言論中,明言要求台灣增加軍事開支,甚至提出將軍費占GDP的比例提升至10%。這一要求不僅是對台灣防衛能力的一種外部施壓,也反映了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重心的變化。川普政府認為,台灣應該更多地承擔自我防衛的責任,減少美國的軍事援助壓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國的國防開支負擔。

此外,川普的此番言論也可以被解讀為對台灣軍購的重大暗示。若台灣必須增加軍費開支,必然涉及到一系列軍購計畫,特別是從美國購買先進武器裝備的需求。台灣的軍購預算,已經成為美國政府政策的關鍵環節,對台灣而言,這意味著更大規模的軍事支出將直接影響其整體預算規模和結構。

立法院審議預算的僵局

在台灣的立法機構中,預算案的審議一直是一個非常敏感且具有政治博弈性的議題。不同政黨對於軍事開支的態度不同,尤其是在立法院內部對軍購預算的分歧上更為明顯。由於軍購通常涉及高額的支出,因此即便是執政黨,也未必能輕易推動軍事預算的調整,尤其是在面對在野黨的質疑和反對時。

目前,台灣的預算案審議進入僵局,各政黨在軍事預算上的分歧逐步加深。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對於是否要按照川普的要求增額軍事預算存在較大的分歧,且各方對此問題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執政黨或許會在某些方面妥協,為了應對國際局勢而增加軍事開支;而在野黨則可能會以控制政府開支和保護台灣經濟發展為名,反對過度擴增軍事預算,尤其是在經濟面臨壓力的情況下。

軍事預算與台灣未來的發展

若台灣在未來的預算案中確實增加軍事開支以回應美國的要求,這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負擔。增加軍事開支無疑會使台灣的財政壓力加大,進一步限制在教育、醫療、基礎建設等領域的公共投資。此外,過度依賴美國的軍事援助和軍購,也可能讓台灣在兩岸關係的博弈中陷入被動。

然而,若台灣不增額軍事預算,則可能被美國視為對抗中共威脅的態度不夠堅決,進而影響到台灣的國際地位和安全保障。這樣的兩難局面,讓台灣政府在軍事預算的調整上必須更加謹慎,以平衡國內外的各方壓力。

批判:預算審議中政治利益與民生需求的博弈

立法院的預算審議,不僅是對政府政策的監督,也是政治力量博弈的場域。當下,軍事開支成為台灣政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但背後不僅僅是防衛需求,還有來自美國的壓力以及不同政黨間的政治考量。在這樣的背景下,軍事預算的審議往往會受到各方政治利益的影響,而非單純根據台灣的實際防衛需求來進行調整。

台灣的防衛戰略固然需要根據外部威脅進行調整,但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民生與經濟發展的需求。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可能會削弱政府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投入,這對台灣民眾的福祉無疑是一大損失。

因此,台灣在審議軍事預算時,應該更加理性地衡量各方利益,避免陷入單一強調軍事開支的思維方式,而應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上,以實現長期穩定的國家安全與社會發展。

圖 / 謝俊明 律師

加入百young生活,讓你心情每天更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