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 11 日

百傳媒

BAITIMES

圖/ pexels

墨客談|當中文被認定為「非本土語言」之後 校園裡也該「政治正確」了嗎?

台灣師範大學增加本士語言授課鐘點費50%,是政治正確的決策。

筆耕墨耘的文字工作者 在紛擾塵俗中堅持發不平之鳴

作者 / 談曉泉

在過年前,台灣師範大學通過以國家語言授課的獎勵實施要點,從二月開始,如果教師以台語、客語或原住民族語等「本土語言」授課,將可獲得50%的鐘點費獎勵;換言之,中文已經被師大界定為「非本土語言」了。

在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初登場時,當時的文化部長鄭麗君還稍加掩飾:「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不得歧視或限制,學校老師未來如果用母語教學,就有法律依據;過去一元化語言政策是錯的,尊重每種語言、保障母語的權利,就是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如今卻直接避開「母語」門檻,冠冕堂皇的用「本土語言」強度關山,明修棧道是祭出鐘點費加成獎勵,暗度陳倉的則是一刀切割,未被列入的當然就是「非本土語言」。

尊重母語、尊重本土語言固然有其意義,但並不代表可以隨心所欲;老師在台上用「媽媽教我的話」上課,聽起來似乎名正言順,但是老師的母語是否是學生的母語呢?如果學生要求老師用「我媽媽教我的話」來上課,老師該如何因應?

圖 / Pexels

在政治意識形態下鍍金的「本土語言」,光是客語在台灣至少有「四海大平安」(四縣、海陸豐、大埔、饒平、韶安)等5大語系,閩南語也可分為泉州、漳州、內埔腔、海口腔,再加上原住民族目前全台16族、42種語系,這麼複雜的語系,真的都能被「平等對待」嗎?簡單來說,捷運的每一站難道要用各種語言全都念一次站名嗎?

「本土化」從政治語言延伸為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屠龍寶刀,師大身為培育師資的大本營,以獎勵本土語言開出了政治正確的第一槍,並默默的為「去中文化」埋下伏筆,未來還會有多少學校前仆後繼,爭相為「本土政權」宣誓效忠、提供服務呢?想來就令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