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桃園市

  • 桃園市議員彭俊豪關心足球推廣 邀《百傳媒》拜訪中大附中

    桃園市議員彭俊豪關心足球推廣 邀《百傳媒》拜訪中大附中

    《百傳媒》致力推廣各項運動基層發展,結合公益活動為社會帶來正面力量,2020年底開始協助足球運動在桃園發展,請來國家級退役足球國腳,在國小、國中大力推廣足球,不以菁英角度出發,讓喜愛足球的孩子們,不再因升學而放棄足球,9日在桃園市議員彭俊豪的邀請下,前往中大附中拜訪,與校長李世峰、家長會長高國誌交換意見,會後達成共識,未來將將中大附中大力推廣足球,成為校園特色,讓喜愛足球的孩子,不必為了升學放棄踢球。

    圖 / 百傳媒

    桃園市議員彭俊豪在會中表示,桃園市近年來在國家的政策,以及市長鄭文燦大力支持下,足球運動在基層得以發展迅速,這幾年來舉辦桃園市長盃足球賽,國小組參賽隊伍爆增,去年(2020)更有多達120多隊參加,可見足球已逐漸普及,許多家長對於足球運動的觀念,也跟上世界潮流,認同足球對學童身心發展有相當大的助益,日後再從事其他運動也會更有幫助。

    圖 / 百傳媒

    彭俊豪指出,目前國內單項體育運動發展,都是採體育班菁英制,讓許多喜愛運動的學童,在升學過程中,不得已放棄已經養成的運動習慣,非常可惜,目前桃園足球部分,高中只有大園高中、壽山高中2校有體育班,名額不多,而桃園市5所國中有足球校隊,但若要以體育成績來看,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擠進去,而其他不以體育發展為目標的孩子,若就讀的學校沒有足球推廣,就會放棄足球運動,這是非常不好的事。

    圖 / 百傳媒

    《百傳媒》總經理吳盈睫表示,《百傳媒》去年協助飛鼠足球隊推廣足球,成效頗彰,協助國家級專業教練,進入校園帶領社團、校隊,為了搭建足球運動更寬廣的舞台,更掛名成立《百傳媒飛鼠俱樂部》,今年進軍台灣乙級足球聯賽、台灣青年足球聯賽U15。

    中大附中校長李世峰表示,中大附中校地廣闊,校內有42個學生社團蓬勃發展,他同意彭俊豪議員的看法,也非常高興,有民間團體願意進入校園,未來中大附中也將大力推廣足球,期盼足球日後也能成為中大附中特色,讓同學能在升學時,配合良好運動習慣,讓學習成效更好。

  • 「桃園市中大國民運動中心」開幕 試營運5天免費體驗

    「桃園市中大國民運動中心」開幕 試營運5天免費體驗

    桃園市政府與中央大學合力興建,座落於中央大學校園內的「桃園市中大國民運動中心」,4月9日舉行盛大開幕典禮,由桃園市長鄭文燦與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等人共同主持剪綵儀式。4月12日至4月16日為期五天試營運,免費開放全館設施,歡迎所有市民共同來體驗。

    地方政府與大學合作模式,建立便利的運動環境,是雙贏的局面。桃園市政府初期挹注8000萬,目前已完成SPA水療設備、桌球室、重訓區等公共區域建設。凡持桃園市民卡來運動,皆可享九折優惠,實踐「桃園建康城市、中大活力校園」的理念。

    圖 / 桃園市政府

    中央大學是桃園市的世外桃源,興建國民運動中心,可以讓民眾享有更高品質的運動環境。目前正在積極規劃第二期的場館,結合中央大學生理醫工領域的優勢,將以最前瞻的科技,引進智慧健康的運動器材,滿足各類運動場地的需求。把運動科學與健康智能相互結合運用,讓市民在運動之餘,同時進行健康照護管理。

    桃園市中大國民運動中心二樓設有智慧檢測中心,由寧茂科技所捐贈的智慧型健身器材,利用踩步健身的同時,將動能轉成電能,達到健身、發電、減碳的三重效果,亦為國內少見創舉。

    圖 / 桃園市政府

    該運動中心位處中壢雙連坡地區,周邊交通便利,鄰近中壢市中心、火車站與桃園高鐵,且校內有公車、Ubike停靠站,廣大校園停車便利風景優美,大幅提高民眾使用便利與娛樂性。4月12日至4月16日試營運期間,開放SPA水療池、重訓室、桌球教室設施,從每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因應疫情期間各館將進行人流管制,歡迎市民一同來體驗,邁向全新的運動科技體驗!

  • 桃美館虛擬策展 線上漫遊桃園風景畫

    桃美館虛擬策展 線上漫遊桃園風景畫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國內外各大美術館及博物館都陸續推出線上展覽,讓大家不出門也能欣賞藝術品。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桃美館)今(110)年首先推出「典藏線上專題研究展──油彩暨水彩篇」,並針對展期結束的桃源美展重新推出「桃源美展──線上策展計畫」,從桃園在地的藝術創作到歷史悠久的藝術競賽,桃美館將建構出跨越時空且充滿在地藝術能量的虛擬展廳。

    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美館年度首檔油彩暨水彩典藏研究展 今(8)日虛擬開展
    桃美館有許多地緣性的藝術典藏,這次特別邀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謝佳娟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陳懷恩擔任客座策展人,以桃美館的油彩及水彩典藏品為主題,分別策劃《脈絡的探尋──桃園市立美術館油彩與水彩風景畫典藏品》與《當美術館開放時──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油畫與水彩的文化行旅》兩檔線上展覽。相對於臺灣地區其他美術館典藏品著重在藝術社會學上的觀看,桃美館的典藏品在藝術品質和藝術性的關懷上更為突出。這兩檔線上展覽試圖呈現藝術家們各自看待土地的觀點與對藝術風潮的回應,更能從作品中體認他們如何呼應臺灣美術史變遷。值得一提的是,兩檔展覽以現今桃美館基地─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的展場作為虛擬場域,進而搭建線上3D展場,在虛擬空間具象化,觀者除了得以一窺策展計畫外,更可透過自主導覽瀏覽作品,並「駐足」畫作前閱讀作品說明,實際漫步於雲端展場。

    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

    聚焦相異媒材的爬梳「2020桃源美展」力邀線上客座策展人
    「桃源美展」是桃園歷史最悠久的視覺藝術競賽,旨在鼓勵具有傳承與創新精神的美術創作,培育並發掘藝術人才,帶動國內藝文發展。桃美館自2020年起接辦「桃源美展」,有鑑於歷年來徵件類別繁多,改為隔年輪替的方式辦理各類別徵件,提高參賽者創作上的彈性以及展出機會。在去年展出後,本屆特別將展覽增加「觀看的維度」,進而催生「線上策展計畫」─邀請藝評暨獨立策展人張禮豪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張晴文兩位客座策展人分別從東、西方媒材的類別中,各挑選15至20件作品來策劃線上展,分別以《正在走入林中》和《與生地對話》爬梳參展作品中相呼應的議題,從而觀察其中值得進一步關注的現象以及它們所反映出的時代意義。希冀在有限期的實體展覽結束後,觀眾仍能持續透過線上展,從寬闊的視角來探究作品的旨趣,更有機地讓「桃源美展」繼續發酵、激盪藝術對話與交流,累積美展後續發展的能量。

    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美館厚積薄發 典藏研究陸續開展
    桃美館的主體建築仍在興建,目前暫以八德區兒童美術館(廣豐新天地五、六樓)為基地,然而桃美館現今除策劃展覽,亦陸續開展典藏和研究出版計畫。典藏方向依照館所定位特色,以現當代藝術為主軸,從「地緣性」立基,放眼「國際性」視野,除了在地史的縱軸史觀,桃園─臺灣─國際關係橫向對話,亦為桃美館典藏著力方向,是故,「典藏線上專題研究展──油彩暨水彩篇」即為向下扎根桃美館蒐藏方向的策展研究,亦在新冠肺炎(Covid-19)之際,除了以線上展覽之形式讓民眾不受時間、空間及地域的限制,更以邀請專家策展的形式,帶領觀者剖析每件作品之於不同策展脈絡中或宏觀、或微觀的思維。桃美館日後將持續推出不同研究主題的雲端展覽,期以數位觀展形式,在疫情時代拉近美術館與公眾的距離。

  • 桃園萬壽路周邊道路微調整 提高交通友善度及安全性

    桃園萬壽路周邊道路微調整 提高交通友善度及安全性

    市府自106年起推動交通微整形計畫,希望提高交通友善度及安全性,其中第15處以萬壽路3段為核心,針對桃園車站到桃園巨蛋周邊區域道路環境逐一改善,包含設置行穿線與人行道銜接處無障礙斜坡、部分路口增設行穿線、標線型人行道、行人專用號誌、橙框機車待轉區等,希望透過交通微整形讓桃園的交通環境更安全。

    圖 / 桃園市政府

    市府整合跨局處力量,經多次實地勘查,發現該區域道路的無障礙通行受阻、路口交通不安全、人行空間未完善、機車待轉區辨識不易等問題,進而擬定完善的交通微整形方案,包含:萬壽路3段及復興路口行穿線和人行道銜接處設置無障礙斜坡、萬壽路3段99巷路口及萬壽路3段131巷將機車待轉區退縮,設置機車避車彎保障機車騎士待轉安全、桃園巨蛋前道路標線改善及設置標線型人行道及行人觸動號誌、德育街路口設置行穿線、復興路及安東街口強化機車轉彎辨識、假日花市停車場空間改善等。

    圖 / 桃園市政府

    透過劃出人行道、行穿線、或是設置機車停車格、待轉區改善等,讓行人可以走得安全、走得放心、走得方便、走得便捷,讓機車不管是要待轉、直行或左轉,都可以順利通過路口,讓每一個中高齡長者走在路口時,不會因為大貨車、大客車的內輪差而產生事故風險。鄭市長也說,桃園升格6年來城市成長幅度大、進步飛速,也成為全台人口成長第一的縣市,交通負荷大,因此他也希望交通微整形計畫擴及更多地區及學校周邊。

  • 石門水庫蓄水只剩3成 桃園水情持續黃燈

    石門水庫蓄水只剩3成 桃園水情持續黃燈

    目前石門水庫蓄水率已低於40%,雖然桃園地區仍為實施減壓供水的黃燈,市府除了持續宣導節水措施,提升家庭及工業用水節水率外,也將針對地下水井、水資源中心放流水、埤塘水源、營建工地地下水等可作為民生次級用水的水源,由各單位提列運用計畫,讓水資源獲得充分利用。此外,市府也將持續整備各戰備水井及儲水水塔數量,未來一旦進入供五停二的限水階段,將即時啟用戰備水源因應。

    市府自去(109)年10月起即啟動抗旱計畫,包括停灌兩期的農作、從翡翠水庫系統調度水源至板新水廠,以及協調大湳水廠盡量取用鳶山堰的水源等措施,目前桃園水情燈號仍維持黃燈,但近期水情仍然不佳,為進入下階段限水超前部署,市府將研擬更多取水運用計畫,例如由都發局研議營建工地地下水就地取水或轉運至儲水處的措施,或由水務局研議利用部分埤塘設置Qwater機動淨水設備等,讓此類水源可做為次級民生用水使用,為未來可能更嚴峻的水情做好準備。

    4月7日石門水庫蓄水量為6,709萬立方公尺、蓄水率為34%,為建庫58年以來枯旱排序第4少蓄水量。在供配水情形部分,維持公共給水出水量管控在135.5萬噸以下,並因應今(110)年第一期稻作在3月底完成整田作業等機動調整水庫供灌量,目前已節餘498萬噸水。

    有關抗旱整備措施方面,桃園區除現有陽明、三民公園2處抗旱水井,已另在民族、永康公園2處新增抗旱水井,桃園區公所也備妥100個抗旱水塔,可隨時因應水情作為臨時取水點,方便民眾就近取水。

    中壢區現有光明公園、文化公園、新龍岡公園、14A滯洪池、過嶺5號井等5處抗旱水井,內壢自強公園水井將於今年5月完工,中壢區公所目前已有100個抗旱水塔,並已協調經發局增購21個抗旱水塔,未來將視水情增設121處臨時定點取水供民眾使用。

    八德區現有抗旱水塔計65個,皆已整備完畢,八德區內現有大明里活動中心1口民生備用水井,水務局已規劃於大湳公園及八德埤塘生態公園增設2個抗旱水井,完工後3口水井合計每日可提供約1,100噸出水量。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二區管理處副處長郭文彬表示,目前板新地區需水量維持約86萬噸,北水處支援板新地區最高已達81.6萬噸,另透過頂山腳加壓站、尖山加壓站等調度,合計已節省石門水庫約3,329.61萬噸,平均每日26.43萬噸水量。此外,二區處持續統計各給水廠供水情形,桃園地區累計節水率5.93%,總節約水量1223.32萬噸。

  • 桃園機車逾126萬輛 18至24歲騎士死亡率最高

    桃園機車逾126萬輛 18至24歲騎士死亡率最高

    桃園機車約126萬輛,其中機車事故以18至24歲年輕人死傷人數最多,除了警察局在路口處進行交通大執法外,市府也希望透過機車安全防禦駕駛計畫,由桃園市道安會報張文菘顧問擔任種子講師,培育計畫師資,並與企業台鈴機車合作進行小班制宣導,使道路行駛風險及防禦駕駛的觀念能夠向下扎根,讓剛考取駕照的年輕族群對於交通安全有更深入的認識。

    台灣因車禍而死傷的人數眾多,顯示培養防禦駕駛等安全觀念有其必要性,因此市府致力於道路交通事故防制,未來請教育局等機關持續宣導機車安全駕駛觀念,從教育著手,逐年降低相關事故。

    桃園市去(109)年事故約5萬件,死傷人數高達6萬1,000人,事故原因多為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依規定讓車、左轉彎未依規定等因素,從事故肇因顯示,駕駛的道路風險認知不足且正確騎乘觀念薄弱,尤其發生事故者以機車族群佔8成,且年輕族群占比最多,因此希望運用桃園市機車安全防禦駕駛計畫,提升年輕用路人道路安全防禦駕駛的觀念。

    桃園市機車安全防禦駕駛計畫串聯產官學3大力量,與台鈴機車SUZUKI及各校教官、生輔組教師合作,針對高三及大一學生進行加強宣導。此計畫跳脫以往大型宣講的模式,採用小班制教學深入校園、向下扎根,目前由道安顧問張文菘擔任種子講師,培育道安講師團師資,先行在今(110)年3月完成2場講師培訓課程,預計在高中職辦理70場次、大專院校辦理246宣導場次,運用影音教材,將道安觀念深耕校園,未來也視宣導成效,擴及高齡者機車族群。

    雖然交通執法強度提升,但交通事故並未減少,本次桃園市機車安全防禦駕駛計畫有急迫性,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近期自行車等慢車事故也明顯增加,建議結合自行車併同宣導。

  • 桃園機捷A9a-A11橋下空間 打造田園景觀大道

    桃園機捷A9a-A11橋下空間 打造田園景觀大道

    桃園機場捷運完工後,市府為活化捷運軌道橋下空間、整合道路運輸服務,並考量救災、交通及景觀三大需求,完成從機場捷運緊急停靠站(A9a)至坑口站(A11)的道路改善工程,設置全長約5.3公里、寬度21公尺的雙向混合車道,結合沿線自然風貌,打造樂活田園景觀大道,總經費約4億4,047萬元,其中交通部公路總局補助2億元,全線包括東段「田園悠遊生態廊道」、中段「綠蔭活力景觀廊道」以及西段「生活休閒藝術廊道」,可有效提升蘆竹的道路品質,市民也能享受優質舒適的休憩環境。

    圖/ 桃園市政府

    機捷田園景觀大道為捷運沿線最美麗的路段,沿途有近山親水的的自然景觀,搭乘機捷抵達即能體驗到猶如身處花東縱谷般的田園感受,未來市府也將結合周邊地景資源,辦理蘆竹特色馬拉松或綠色生活悠遊節等活動。鄭市長今日也騎上單車,感受機捷田園景觀大道的自然風光,並推廣搭機捷、騎單車的綠色低碳生活。

    機捷田園景觀大道以人本交通及綠色休憩為主要考量,道路工程包括維修道路路基、路幅開挖及道路鋪設;橋樑及結構工程包括坑子溪1號橋及2號橋,並改建6號緊急逃生梯,避免影響機捷橋面線路配置;大地工程包括擋土牆2,157公尺;排水工程包括新設側溝4,302公尺、箱涵57公尺、既有溝加高1,376公尺;照明工程包括LED路燈347盞;交通工程包括劃設交通標線及標誌;景觀工程包括喬木225株、灌木13萬株、草皮1.4萬平方公尺、人行道及自行車道鋪面共計3萬平方公尺。

    圖 / 桃園市政府

    橋下空間運用植物栽植帶或雨水花園,增加植栽槽與綠地等軟性鋪面,收納地表水或雨水,讓水資源能回歸地下,達到有效循環並增加土地保水性;此外,連續性綠帶亦可提升整體綠化面積,增加生物棲地及透水面積。道路改善工程完工後,沿線可增加雙向各1車道、2.5公頃綠廊空間、1.25公頃休憩廣場節點以及1處橋下市集空間,提升道路遊憩賞景功能。

  • 桃園裕利醫藥物流中心 接下首批新肺炎疫苗存放運工作

    桃園裕利醫藥物流中心 接下首批新肺炎疫苗存放運工作

    裕利公司擁有全台最大的醫藥物流中心,感謝裕利今(110)年接下存放及運送首批新冠肺炎疫苗的任務,3/3首批疫苗由大韓航空運抵桃園機場,在航警局的護送下,順利送往裕利在大園區的物流中心,進行冷鏈倉儲存放,後續也將疫苗安全運達各醫院,確保第一線醫護人員優先受到疫苗的保護。新式物流產業在桃園興起,市府將持續支持裕利公司在桃園的投資發展。

    圖 / 桃園市政府

    裕利股份有限公司為全台最大的醫藥保健公司,於台灣的市佔率約六成,客戶群橫跨營養品、醫療器材、藥品等領域,是許多醫療院所非常信賴的夥伴;裕利公司也擁有全台最大的醫藥物流中心,不僅為亞太區最大的冷鏈倉儲,也首創「物流履歷」,運用物聯網技術(IoT),打造疫苗冷鏈監控管理平台,確保藥品從出廠、運送、倉儲到用戶端,每個環節更安全、更有效率,獲得ISO、藥品優良製造規範等認證,保障藥品的最高品質。

    裕利公司計劃將在桃園擴大投資,興建次世代物流中心,在人力資源層面,市府勞動局就服中心可提供就業者進行廠商媒合,而桃園也擁有許多產學合作的學校,包括元智大學、中央大學、萬能科大、健行科大等,後續將研議產學合作的可行性;在土地需求層面,市府推動的產專區包括沙崙產業園區、航空城產專區等,尤其沙崙產業園區為物流產業進駐的園區,建議裕利公司掌握招商期程進駐投標,另市府也將協助向中央反映,放寬產專條例中物流業土地規範的標準。

    圖 / 桃園市政府

    目前物流產業約有1,800多家在桃園,因應新式物流產業的趨勢,市府將與大型物流中心合作,朝向節能減碳、智慧化管理的方向推動,市府將與裕利公司合作,研商物流方式的推動,優先做一個示範區,以利後續綠能物流產業的推展。

    裕利公司在台灣已有32年歷史,當時希望能把全世界最頂尖的醫藥物流配送引進台灣,而選擇在桃園落腳,如今桃園已發展成為最重要的物流中心,感謝桃市府與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桃園有最好的設施,能滿足全國醫藥物流的需求。

  • 小時候胖不是胖 小心長出一身病

    小時候胖不是胖 小心長出一身病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問題

    目前在全世界都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而全球肥胖兒童,有一半集中在亞洲,依據台灣教育部學童體位資料顯示,2017 學年度國小學童肥胖比率為 14.6% ( 男童 17.0%、女童 12.0%);國中生肥胖比率為 16.9% ( 男生 20.0%、女生 13.4%) 與其他亞洲國家比較,男童排亞洲第五;女童排亞洲第四。研究指出,兒童時期過重與肥胖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慢性疾病的危險,對心臟血管、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肥胖會導致成年時期的肥胖,而可能直接或間接的增加成年後肥胖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鑑於兒童肥胖問題對於健康、教育和生活品質均造成莫大危害,我們有必要正視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對兒童未來的身心理健康及國家社會深遠的影響。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原因

    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徐光漢主任表示,除少數是受基因型影響(如小胖威利兒童),大多是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及糖類食物,造成胰島素過度分泌及胰島素抗性的急速提昇,常會有愈吃愈餓,愈餓愈吃的問題,惡性循環的結果,加上兒童時期自制力相對較低及成人的放縱,肥胖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圖 /天晟醫院

    兒童肥胖與疾病

    兒童肥胖是一個複雜的健康議題,會對兒童健康有不同層次的影響。天晟醫院徐光漢主任說肥胖是高血壓、 高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的心血管併發症是無症狀的 (subclinical) 冠狀動脈疾病,導致慢性發炎,會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含高血壓、高血脂、左心室病變等等。

    此外,肥胖也會誘發兒童及青少年的葡萄糖不耐症、增加胰島素阻抗、大幅增加年輕早發型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也可能會造成呼吸的疾病如導致氣喘或惡化已有之氣喘、呼吸暫停 (sleep apnea),腳部結構異常、關節問題與肌肉骨骼不適,導致正常的發育曲線受阻。在腸胃道方面,也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膽結石、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兒童肥胖與內在心靈問題

    徐光漢醫師表示相對於正常體重兒童,肥胖兒童也比較會在精神層面上較為容易出現注意力缺失,精神焦慮甚至會導致憂鬱的產,而這些現象女性又比男性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也會造成這些人格正在形成的未來主人翁,在不自覺中的自尊心降低,自我感覺不受重視與群體社交問題,也容易會經常遭受他人的有意無意的語言及肢體霸凌,岐視與羞辱;也會因對自我身材不滿,容易誘發暴食或厭食等飲食問題。 

    兒童肥胖與防治

    兒童肥胖防治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方面著手。家長對於兒童的飲食及運動型態具有極大的決定性及影響力。中壢天晟醫院-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 徐光漢醫師 建議防治三部曲 :

    第一部 飲食預防
    多喝水,限制含糖飲料
    均衡飲食,減少高油高鹽高熱量
    多攝取先食蔬果
    拒絕零食
    全家共餐,培養親子關係,督促健康飲食。

    第二部 生活作息
    培養運動習慣,每日至少60分鐘中至重度活動。
    避免久坐,遠離電視手機等。
    增加戶外活動、踏青健走等。
    適當休息,充足睡眠,避免晚睡及熬夜。

    第三部 治療
    過胖BMI>24,兒科檢查與治療
    效果不佳可轉介至減重中心,評估內科或外科治療。
    BMI>30 評估外科治療介入

    兒童肥胖與減重手術

    以往的觀念認為,『未滿18歲』的青少年肥胖『不適合接受減重手術』,應先接受飲食控制及行為矯正治療,避免影響兒童的發育。但近幾年愈來愈多的証据顯示,肥胖才是阻礙兒童正常發育的主因,所以對於嚴重兒童及青少年病態性肥胖,倘若開始引致肥胖症共病如早發型糖尿病高血壓等等,『目前國際學界的建議需要及早接受減重手術介入治療』,才能避免長期的身體傷害,才能恢復正常的身體發育。

    徐光漢醫師提醒請記得 “ 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代謝性疾病一起找上來“,及早減重有助身心健康發展。呼應今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由世界肥胖聯盟(The 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提出的口號『Every Body Needs Everybody』,希望全球人民的支持減重活動下,可以為大家創造一個更幸福,更健康的未來!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每個人『Every Body Needs Everybody』!

  • 桃園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甲殼造型建築新景點亮相

    桃園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甲殼造型建築新景點亮相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占地超過5公頃,原為日治時代受信所用地,用以傳遞廣播聲音,後來市府與國產署、中華電信協調,在105年完成土地撥用,並進行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工程,工程分為3期,第1期保留地景及生態紋理,並興建步道,成功榮獲2020國家卓越建設獎,更曾辦理桃園地景藝術節、桃園國際雕塑展;第2期興建客家工藝館及好客食堂,除了未來引進客家餐廳外,鄰近客家工藝館的水顏木房更採用二手素材賦予家具新生命,展現客家人愛物惜物的傳統。

    圖/ 桃園市客家局

    有關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第3期工程,市府投入5,800萬元經費,由客家委員會補助78%,完成崙坪新景點「甲殼」建築,建築外觀宛若一片大葉子飄落在崙坪地景公園,既是藝術品,也適合作為小農市集及小型環境劇場之用,本次客家兒童日的演出即是首次使用甲殼展演場所。同時,市府也規劃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工程第4期,擬恢復崙坪受信所原貌,搭配環境塑造讓市民朋友感受建築的紋理。

    市府在升格後為客家增加10個館舍,打造桃園成為全國最大的客家聚落,各館舍特色紛呈,例如台灣客家茶文化館保留茶葉文化、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保存漁民與海搏鬥的漁業文化、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傳承客家鄉親團結和愛護土地的精神。而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現由客家局經營,未來將持續辦理客家工藝展覽、課程、草地音樂會及戶外茶席體驗等活動,讓園區愈來愈熱鬧,讓市民朋友愛上崙坪文化地景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