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4 日

百傳媒

BAITIMES

圖 / pixels

少女半年無法做運動!恐處於壓抑情緒狀態

文 / 潛能開發師 柯惠

〔親子安全依附關係的關鍵〕
有位滿臉憂慮的媽媽,陪著青少年期的女兒來做潛能開發,因為女兒將近有半年的時間無法做運動,只要運動超過10分鐘就會呼吸困難,並且也有胃痛不舒服對心情造成影響。目前有在醫院做檢查,希望能夠找出原因並且改善身心的狀況!

經過OH卡的翻牌瞭解,個案是處於壓抑的情緒狀態,並且在女性青春期時,雌激素與黃體素等性荷爾蒙劇烈波動。如果情緒一旦爆發,無法自我安撫或穩定,可能以胃痛、昏倒、頭痛等方式表達痛苦。如果青少年經歷的是〔不安全依附〕,焦慮依附者容易過度期待他人回應,失落感加劇後情緒波動也會大。在青少年時期面對人際關係的互動,要學習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對他人有信任感,能夠學習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洪蘭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提出為什麼人的想法或態度會影響神經迴路活化的實驗,〔要快樂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使別人快樂。你每天做一件簡單的好事,如幫雙手拿東西的人開門、讓座給孕婦,當別人臉上浮現笑容感謝你時,你的大腦會因這個笑容而湧出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你自己也快樂。這是件簡單的事,所以一定做得到。慢慢的,快樂的神經迴路會取代 原來不快樂的神經迴路,你就快樂起來了。〕

給照顧者的建議:
1•觀察與記錄
*情緒與身體症狀出現的時間與頻率(是否與月經週期有關)。

2•營造穩定的情緒支持環境
*不急著解決情緒,而是〔先陪著、先接住〕。
*給予孩子表達情緒的空間與允許權。

3•學會陪伴與共感而非控制與壓抑
*說〔我知道你現在很不舒服,我在這裡陪你。〕比〔你又怎樣了?〕有用得多。
*家人應以同理與穩定的態度支持,而非指責,愛與陪伴是孩子最需要的。

神經心理學研究發現,修復依附關係,最好從感官入手,因為最初的關係形塑,是撫觸擁抱,是與主要照顧者點滴的互動,生命給予我們一次次修復自我與成長的機會。

希望能對你們有幫助,祝福讀者家庭和樂、美滿、幸福!


潛能開發師 柯惠

加入百young生活,讓你心情每天更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