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25 日

百傳媒

BAITIMES

新竹要最大公約數 何志勇籲:藍白合應回歸民意

記者談曉泉/綜合報導

民眾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昨(24)日公開表示,民眾黨在新竹市「會推自己人」,更否認藍白跨縣市整合的可能性;日前已表態角逐新竹市長的何志勇指出,這樣的說法不僅忽視地方民意,也讓人重新想起 2024 總統大選前,因君悅會談破局而錯失政黨輪替的教訓。

何志勇表示,民進黨已在中央連續執政 10年,賴清德上任後更發動史無前例、違背民主精神的「大罷免」。台灣社會之所以走到這個分裂的地步,關鍵就在於在野不團結。若當年能成功整合,賴清德不會以四成得票當選,也就不會有今年這場「大罷免」荒謬劇。

「新竹市民要的,是最大公約數。」何志勇強調,今年初的民調顯示,新竹市有51%市民沒有政黨偏好。多數市民對藍綠惡鬥無感,卻對「有溫度的公共政策」充滿期待。何志勇說:「這也是我持續舉辦《風城未來事》城市沙龍的原因:讓專家、民代、市民坐下來,好好談公共政策,談新竹的痛點與願景。我深知,新竹市民真正期待的,是務實的解方、具體的藍圖,而不是政黨算計。」

何志勇說明自己決定投入 2026 新竹市長選舉之際,就主張讓新竹成為「藍白合的示範區」:以二階段初選為基礎,透過藍白整合形成良性競爭,讓市民用選票選出真正最強、最適任的市長人選。而且在拜會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院長時,也獲得認同此方向:「藍白應透過二階段初選合作,讓民意決定勝負,找出新竹市的最大公約數候選人。」

何志勇指出:「更不能忽略的是,新竹市過半是中間選民。這才是任何政黨、任何候選人真正應該努力爭取的群體。新竹不需要政治對立,需要的是務實治理與城市願景。」他強調,民主政治不是「誰說了算」,也不是「誰讓誰」,而是透過充分討論、理性辯論,贏得選民信任,讓民意決定未來。

對此,何志勇在臉書撰文呼籲陳智菡,「不要因個人利益或政治計算,關上在野合作的大門。這不會被新竹市民接受,更不會被全台灣社會接受。2024年的殷鑑不遠,新竹沒有理由再重蹈覆轍。新竹需要團結,不是分裂。我們欠市民的,是一場真正以民意為中心、以城市為優先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