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傳媒專欄作家】撰文 / 謝俊明 律師
政黨理念與歷史定位的重大轉向?
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鄭麗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當選,正式成為新任黨主席,在民主政治體系下恭喜當選人。而這場選舉不僅僅是黨內權力的更迭,更是政治路線與核心價值觀可能劇烈變化的分界點。
根據政黨法第3條,政黨的核心任務應當是「維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協助形成全民政治意志,並推薦候選人參選公職。這樣的法定定位,強調政黨不僅是權力的爭奪工具,更是守護台灣民主制度的捍衛者。
因此,任何政黨在選擇領導人與設定政策方向時,不應偏離政黨法宗旨,更重要的是遵守自由民主原則。
從國民黨過去歷史回顧路線演變:
從孫中山創立國民黨開始,黨的核心思想即為「三民主義」,而在蔣中正與蔣經國父子主政期間,「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與「反攻大陸」是政治主軸。在冷戰與韓戰時期,國民黨展現強硬抗中立場,維護中華民國主權與自由體制。
進入李登輝任黨主席時代,國民黨逐漸本土化,仍未完全放棄三民主義統一理念,一方面推動民主改革,另一方面對中國大陸採取一定警戒與距離。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李登輝展現堅定立場,拒絕在壓力下屈服,象徵著國民黨仍然是「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重要角色。
從連戰到馬英九的領導期間,國民黨對中國大陸的態度轉向「和解與交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逐漸淡出,政治語言也轉向經濟合作與和平發展,國民黨本質出現了轉變。
鄭麗文當選:價值觀轉向的臨界點?
鄭麗文過去在節目上言論表示「…中共圍台是派出治安單位去保護台灣…」,此言論引起社會譁然,鄭麗文在選舉過程中更主張「應減少國防支出」,種種言論被質疑與中國官方論調過於相似。
從兩蔣時代反攻大陸、李登輝對中國大陸採取一定警戒與距離、馬英九的兩岸交流,鄭麗文的言論更進一步貼近中國,有學者與評論家憂心偏離「維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政黨基本義務。
國民黨的未來路線該何去何從?應該是鄭麗文當選後所應思考的,未來是否採取 「貼近中國」?或者維護政黨法的核心「自由民主憲政秩序」?鄭麗文的任期將是一次重大考驗,民主究竟是口號還是底線?一切有待觀察!

加入百young生活臉書粉絲團,讓你心情每天更young!更輕鬆!
More Stories
邏輯的養成與媒體識別:數位時代的清醒之道
藍色諸神的黃昏 鄭麗文與國民黨在十字路口的孤舞
當台股天天漲停 為何中小企業卻在「GUC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