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談曉泉/綜合報導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天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國內知名升學資訊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討論教育議題。魏佳卉指出,台灣未來少子化狀況嚴重,需靠境外生支撐高教產業與勞動力市場,而台灣的高等教育在亞洲名列前茅,很容易吸引境外生參與,高教或可能下一座護國神山。

首先針對教育部115年預算被大砍908億一事,何志勇說,根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審視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報告,指出教育部預算被大砍超過27%,因配合中央修改財畫法,部份經費改以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編列;其中31.5億與教師編制有關,大約是2700到3500位公立學校教師一年薪資總合,恐影響教育資源分配。與此同時,諸如文化部以跨年度連續預算方式匡錢、數發部欲推動新政策大增預算,卻沒有具體評估成效,恐肥了官員卻窮了孩子。
魏佳卉則提出,改編列地方一般性補助款有一隱憂,即沒有專款專用,地方政府會不會拿來聘老師不知道,而行政院就這樣讓主計處大砍教育部預算,教育部也都沒有出來抗議,代表政府根本沒重視教育政策。更甚,因這31.5億在地方性補助款不要求專款專用,這可能導致明年教師荒會更嚴重;現在教師荒是因為代理教師過多,法定代理教師員額不得超過8%,但現在各縣市都超過15%。中央應該要有通盤政策檢視各縣市數字、解決此問題。

何志勇進一步提及,教育應是國人首要重視的項目,當代教育應講求孩子全人發展、適性揚才,但在台灣華人文化影響很大,學生家長多想讓子女讀好學校,並且排斥技職體系,無形增加學生升學壓力。其實美國有大學以上學歷的人口約4成,德國則只有3成,但國家產業發展依舊亮眼;德國人也不會排斥在「雙B」工作。
魏佳卉接續說明,新竹5A這麼多是因其學生家長社經地位比較高。然而竹苗區高中不夠多,且地方政府並沒有積極推動教育政策與時俱進。民國106年在推動108課綱時,教育部讓全國各學校申請前導課程學項,最終全台共一百多校申請,唯新竹市沒有任何一校申請,因時任市府團隊認為太過複雜。這導致新課綱上路,新竹市完全沒有跟上腳步,這是整個教育政策的失職。

何志勇提到,除了中央與部分地方政府教育政策失職外,台灣現在也面臨少子化問題。台灣總生育率在2022至2023年僅有0.87,等於家長生一個孩子就超過平均值;相比之下,烏克蘭過去生育率很高,俄烏戰爭開始後屢創新低,2022年僅0.9,2023年則是0.98。等於台灣的生育率比戰爭中的烏克蘭還要低。而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統計,已開發國家的總生育率至少要到2.0才能維持世代交替,與此同時,國發會預估在2030年前總生育率都只會在0.9以下,到了2028年大一新生將僅剩17.3萬,七成學生都可讀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可能收掉40間。
魏佳卉則分析,國發會預估以本國學生為主,但境外生去年113學年度有13萬多人,114學年度則會達到超過14萬,可以在本國少子化下,拯救高教,也拯救國家的人力庫。因此穩住高教要從境外生著手。可以避免競爭力掉到谷底。諸如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英語系國家都有強大留學產業,台灣高等教育在整個亞洲很有競爭力,尤其是技職教育,下一個護國神山有可能就是高等教育。魏佳卉強調,當前AI時代,如果你不是最頂尖學生,念技職可能會比普通大學更有出路。

陳學聖說,境外生來讀技職體系除了學習技術,獲得工作機會,也補充台灣勞動力市場空缺。但前提是台灣的產業要持續發展,如果產業被掏空後就不會有外國學生想來學習,所以台灣產業優勢一定要維持住。陳學聖也稱讚,現在境外生來台,表現優異可以申請留在台灣,變成台灣公司的重要幹部,鍛鍊後再回母國去發展,這是一個產業趨勢。教育界缺學生、產業缺工下,台灣靠自己的高教實力打造供應鏈、提升台灣軟硬實力,非常不容易。
More Stories
飛利浦Evnia 2K電競顯示器開賣 打造極致競技視覺體驗
搶貨大戰!BeauTea.果乾茶推限量新口味 一分鐘狂賣3萬袋
張文興攜手竹市府 更新修繕千甲車站旁體健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