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吳守文/台中報導
結合藝術、服務與社區融合的計畫,讓精神康復者走出中心、走進人群,以行動參與社區、裝飾街角,用一筆筆色彩傳遞希望與溫暖。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附設生活旗艦店的學員們每天搭乘市區公車,前往台中市大里區衛生所,展開一場歷時數月的社區彩繪行動。這項結合藝術、服務與社區融合的計畫,讓精神康復者走出中心、走進人群,以行動參與社區。

7日上午歷經多月的努力,大里衛生所展現了活潑生動的氛圍。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丁碩彥表示,「這次彩繪活動不只是創作牆面,更是一場打開社區之門的行動。」丁院長說,活動剛開始,學員們對陌生的環境與民眾互動感到緊張,然而隨著活動進行,他們與衛生所工作人員、候診民眾互動越來越自然。許多學員主動向民眾介紹畫作內容,甚至熱情邀請路過的孩子參與塗色,彼此從眼神中多了尊重與好奇,原本的距離也逐漸縮短。
大里衛生所主任也給予高度肯定,「這群夥伴真的很棒,不僅彩繪了牆面,也把笑容與活力帶進了衛生所。每一次見到他們的作品,我都很感動。」護理長也分享感受,「從一開始的陌生到後來的熟悉,他們真的成為我們社區的一份子。感謝這群學員與老師們,是你們讓這個公共空間變得更有溫度。」
美術志工潘守誠老師。他放下部落中的工作,遠從外地前來協助,長時間駐點指導,不畏酷暑、不求回報,只為讓每一位學員都能用畫筆表達自己。他常說:「助人為樂,是我一直堅持的事。」潘老師不僅提供專業建議,更陪著學員從靈感發想到構圖執行,讓每個人都成為作品的共同作者。他溫柔的引導與尊重,深深影響著團隊氣氛,也讓每位學員有機會發揮潛能。

學員真摯畫出生命的自信與連結
小瑜說:「自己東海大學美術系畢,生病後中斷了職涯,這次擔任彩繪志工,是難得的機會。活動看板與牆面設計,從手繪草稿、AI 圖案生成到實際上牆,都離不開老師與夥伴的協助。感謝大家包容我們這群非專業志工,讓我再次找回創作的喜悅。」
小蓁則說:「以前總以為畫畫需要天份,直到加入這次彩繪才發現,有想法就可以創作。雖然頂著太陽很辛苦,但能跟熟悉的夥伴一起努力,真的很有成就感。」
馬克談到參與感受:「每次都掙扎要不要來,但想到夥伴要獨力完成我就不忍心。這讓我發現自己能做到的事不只一種,也許這些表現會開啟新的機會。」
方方則說:「彩繪牆面是一個很大的專案,要從構思、分工到執行,學會等待與合作。有次畫到失敗感很重,老師叫我休息一下,冷靜後再上場反而更能處理。我也很感謝頂著大太陽默默工作的學員和老師,尤其是圍牆的塗漆團隊,雖然不是焦點,但少了他們,整體畫面就不完整。」
社區復健中心負責人陳淑美則說,「這群學員從不安到彼此扶持,從懷疑自己到互相欣賞,他們的改變值得被看見。只要給他們時間與機會,他們一定能展現力量。」陳淑美認為,這次歷時數月的彩繪行動,雖歷經酷暑、陣雨、疲憊與挑戰,但也因這些過程,每一道筆觸都多了深層的意義。精神康復者們透過主動參與,讓社區看見他們的能力與貢獻;而社區居民也以欣賞與接納回應,實踐了社區融合的真實意義。
More Stories
藍白攜手反惡罷拚公投 林思銘懇託守護家園
部落就是你家!邱俊文用愛開全家翻轉原鄉
普生三箭齊發 多項化學發光試劑取得TFDA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