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傳媒 專欄作家】文/ 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
失敗後要當責但不自責
選手在經歷失敗後,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批評的漩渦,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導致挫折的修復過程變得更加緩慢,從而影響其競爭力。
「失敗後要當責但不自責」的核心在於責任感與自我接納之間的平衡。當責意味著選手要正視失敗,承擔應負的責任,積極檢討與改善。
而不自責則代表選手在檢討過程中不應過度批評自己,以免陷入負面情緒,進而擴大失敗的恐懼,影響未來的比賽表現。這樣的態度能幫助選手在面對失敗時,理性分析問題,保持信心與正向動力,為下一場比賽做出更好的準備。

More Stories
運動選手想更快進步?先找到你的「關鍵問題」!
法律教室|簽房屋裝潢契約 寫清違約金條款自保
法律教室|大罷免失敗!朱立倫喊話釋放柯P和國民黨工,違憲?